辽宁省微生物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寄语
在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之际,辽宁省微生物学会通过走访座谈、电子贺信等形式向广大科技工作者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并慰问了四位在微生物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代表。四位代表对此次活动表示了高度的赞同和诚挚的感谢,并发来了节日寄语。
辽宁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刘宏生 教授
刘宏生 2017年5月30日,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可以说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数千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荣耀,更是科技工作者们奋发创新的起点。十九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在激励创新、聚集资源、促进融合的大环境下砥砺前行,把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1992年我有幸组建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这个科学研究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怀揣科研梦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各级奖励4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生物大分子计算模拟研究、禽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纳豆激酶治疗血栓疾病功能与应用研究、水产疫病防治与生态养殖技术等研究方向成绩显著。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科技人才培养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本团队结合辽宁省“东北振兴”重点发展产业,依托自行建立的辽宁省生物大分子计算模拟与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平台,成立了一支凝聚生物大分子结构及修饰的模拟与设计研究、人或动物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鉴定、表达、分子机制研究、新型药物靶点和天然产物的研究等四大研究方向的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凝聚力量。与此同时,团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民生需求这一主导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成功研发纳豆激酶功能性食品,与吉林雁鸣湖大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纳豆激酶胶囊产品;将“一种产生纳豆激酶的枯草芽胞杆菌纳豆亚种及其应用”和“一种桦褐孔菌及从桦褐孔菌中提取三萜类物质的方法”两项发明专利转化给辽宁储阳生物科技开发公司,助力企业发展,在东北地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思想坐标,新的使命担当。在这个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我们要秉持科学报国理想,用好科技创新这把“国之利器”,写好高校科技工作的“奋进之笔”,着力加强生物基础应用研究,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着力突破流行病致病机理与药物筛选核心技术,着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服务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科技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胡文忠 教授
胡文忠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首个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在新时代振奋精神再出发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大连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拥有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催化与仿生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对外开放研究平台。近年来,主持和承担科研课题30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等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15项。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5项。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以来践行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针对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产业发展的需要,整合科技资源,组建攻关团队,落实与对接开发项目,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友好的科技合作和成果积累,联合建有辽宁满族医药食品研究院、辽宁蒙医药生命科学研究院、大连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辽宁葡萄酒技术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同时,学院与大连富生制药有限公司、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大连奇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良运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在产品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民大、新作为,要坚持服务民族、服务地方,瞄准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前沿,努力创新,依托学院拥有的辽宁省高等学校生物资源与生物医药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微生物资源筛选与鉴定、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药物载体制备与输送、资源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在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转化应用、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与功能改进以及资源植物培育与应用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深度融入振兴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建设,创新驱动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化,汇聚和培养高端人才,发掘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实现民族药物与食品制造行业重大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池景良 研究员
池景良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升了科技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潜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和宽松的科研环境,可以说我们正处在奋发有为的最好时代。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是我省唯一专业从事微生物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科研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100余项,荣获各级奖励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食药用菌、土壤微生态及生物饲料等学科方面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及技术层面均居于全省领先地位。作为省直科研单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微生物研究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研究院紧紧围绕促进辽宁乃至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主导方向开展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秸秆生物降解技术改善设施农业环境研究项目成果已在辽宁朝阳设施农业中广泛应用,同时辐射到全国五个省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省设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辽宁朝阳龙城联合食用菌示范基地,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目前研究院在朝阳县、龙城区、喀左县派驻三支省级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在凌源、喀左、朝阳县承担蔬菜、食用菌省级科技推广项目及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助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新时代推动新变革、新时代催生新作为。我们要秉持服务地方、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理念,主动瞄准现代农业科技前沿,努力创新,着力攻克食用菌学科、土壤微生态学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造一流科研成果,在我省乃至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食药用菌优良菌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着手,依托辽宁省农科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技资源,打造我省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为辽宁经济振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韩希军
韩希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秉承“科技兴企”的理念,坚持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为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沃土工程”而不懈努力。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重点从事微生物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组建了以美籍科学家和加拿大籍科学家为核心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研发团队,建成了辽宁微科生物源农药专业技术省级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科研课题4项、省级课题7项。拥有的7项发明专利和17项注册商标,已形成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四大核心技术产品—生物农药四霉素;无毒生物灭鼠剂世双鼠靶;土壤修复剂可来沃不吸水链霉菌生物菌肥,同时还有含不吸水链霉菌大量元素(氨基酸)液体肥料。实现了植物病害防治、农林草原和城市灭鼠的无害化,通过微生物手段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并能有效修复被破坏和污染的土壤。近年来,微科科研团队紧紧围绕促进辽宁乃至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主导方向开展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省乃至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微科人将继续努力创新,着力攻克植物保护、无害化灭鼠、土壤微生态学科的核心及关键技术,创造一流科研成果,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我省的经济振兴多做贡献。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